情感因物而發(fā)。社會交往中,主體與客體(人或物)構成信息反饋系統(tǒng),主體情感隨客體的影響而變化。如甲與乙兩人交往,乙態(tài)度不好時,甲可能因此而大發(fā)肝火,也可能很快撤離。即便是沒有他人參與,個人的情感也緣于物。如一個人獨自在山中夜行,會感到恐懼,深山、黑夜、寂靜、無人等因素,刺激了人的心理,是他越走越害怕的原因。
情感具有兩極性。我國古代思想家將人的情感按其對立性分為兩大類,即好與惡兩種,《左傳》云:“喜生于好,怒生于惡……好物樂也,惡物哀也。”“好”做為心理體驗的一極,與愉快、喜歡、高興、滿意等情感相聯(lián);“惡”作為心理體驗的另一極,與不愉快、痛苦、怨恨、不滿等情感相聯(lián)。兩極性表現(xiàn)為有喜就有悲,有樂就有哀,有肯定就有否定,有激勵就有安靜,有緊張就有松弛。
情感具有一定的時間和強度。心境、激情、應激三種情感狀態(tài),時間作用長度依次變短,強度依次增大。情感作用的時間長短和強度大小與信息刺激程度相關,也與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相關。
情感具有層次性和可控性。情緒是低級形式,情操是高級形式。一般說來,情緒不具節(jié)制性、階級性,是人心理體驗的自然流露;情操具有節(jié)制性、階級性,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感、理智感、責任感和美感。情緒生來就有,情操不能自發(fā)地產生,需要在社會實踐中修養(yǎng)和鍛煉。情感是人情緒和情操的復雜作用過程,情感成熟(健康)的人,在情感產生過程中,情操的影響力較強。反之,情感不成熟的人,在情感產生過程中,情緒的影響力較強。